崇尚文明 追求卓越

ADVOCATING THE PURSUIT OF EXCELLENCE IN CIVILIZATION

新闻中心

NEWS CENTER

2025年暑假来临,致全体同学的一封信

时间:2025.07.04











亲爱的同学们:

期待已久的暑假终于到啦!这是一段属于你们的自由时光,可以放松、探索、成长。在拥抱假期的同时,我们理解,刚刚过去的期末考试结果可能还在一些同学心中萦绕——也许是欣喜,也许是失落,也许还有些不甘或迷茫。

值此暑假开启之际,学校希望与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假期生活的建议,并特别想向那些对考试成绩感到失落的同学说:一次考试的结果,定义不了你的人生,但它可以成为你认识自己、变得更强大的契机。那我们应该如何把握住这个契机呢?


一、拥抱情绪:让感受流动起来

考试结果带来的失望、沮丧、甚至羞愧或焦虑,都是非常自然且合理的情绪反应。心理学告诉我们,情绪本身没有好坏,它们是我们内心需求(如渴望被认可、追求价值感)的信号灯。

允许自己“不OK”:不必强颜欢笑,也不必立刻“振作起来”。给自己一点时间和空间,承认:“是的,这次没考好,我有点难过/失望。” 接纳情绪是处理情绪的第一步。警惕“思维陷阱”:当情绪低落时,我们容易陷入灾难化思维(“我完了”、“我永远学不好了”)或过度概括(“我总是考不好”、“我一无是处”)。记住,想法不等于事实! 试着问问自己:“这个想法有证据吗?有没有其他可能?”

二、理解失利:寻找智慧的“归因”

当情绪稍平复,我们可以更理性地看待“为什么没考好”。心理学中的“归因理论”告诉我们,我们如何解释失败,深刻影响着后续的动力和行为。

三、规划行动:在假期中蓄力成长

暑假是调整状态、查漏补缺、为新学期蓄力的黄金时期。基于前面的情绪接纳和归因分析,我们可以更有方向地行动:

从“结果焦虑”转向“过程关注”:与其纠结于考了多少分、排第几名(这是过去式),不如思考:“为了掌握知识、提升能力,我接下来可以做些什么?”关注可控的行动过程能有效降低焦虑,提升掌控感。

在关注学业成长的同时,暑假也是提升其他重要能力的绝佳机会,尤其是人际关系和生命安全,它们关乎你的幸福感和根本保障。以下是暑假提升自己的一些小妙招:

01


放松身心,享受假期

允许休息与充电:刚刚结束紧张的学习,感到疲惫、想彻底放松是正常的。好好睡觉、做些自己喜欢的事(看书、画画、听音乐、发呆),让身心真正休息下来。

拥抱情绪:假期里,你可能感到无比兴奋,也可能偶尔无聊、烦躁,甚至和父母/朋友有点小摩擦。这些都是正常的情绪,不必抗拒。可以像我们之前聊过的:适当地倾诉(找信任的朋友、家人聊聊)、痛快地运动(打球、跑步、游泳)、或者写写日记,把感受记录下来。

02


经营美好人际关系

暑假是与家人、朋友加深联系的好时机,但也可能面临一些小挑战:

与家人相处:

多沟通,少赌气:假期在家时间多了,和父母长辈的意见不同在所难免。试着心平气和地说出你的想法和感受,也耐心听听他们的关心和理由。一句“谢谢关心”或“我理解你的担心”能化解很多矛盾。

分担家务:主动帮忙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,是表达爱和责任感的好方式,也能让家人看到你的成长,增进理解。

与朋友相处:

真诚与尊重:和朋友一起玩,要互相尊重对方的想法和感受,遵守约定。开心时分享,遇到小误会及时沟通解释清楚。

网络社交需谨慎:

保护隐私:不在网上随意透露个人信息(姓名、学校、住址、电话等),不轻易添加陌生人为好友。

文明用语:网络不是法外之地,发言要文明友善,不传播谣言,不攻击他人。遇到网络欺凌或不舒服的言论,立刻告诉家长或老师。

时间管理:别让手机和游戏占满整个假期!和朋友的线上互动固然有趣,但面对面的交流、户外的活动更珍贵。设定合理的上网时间。

03


规划成长,拥抱未来

劳逸结合有规划:暑假是休息的时光,也是自主安排的好机会。可以制定一个简单的计划表,平衡好休息、学习(阅读、预习感兴趣的内容)、兴趣发展、运动、家务和社交的时间,让假期既充实又愉快。

探索兴趣与潜能: 利用这段时间,尝试一些新事物:学一门乐器、做个小实验、画一幅长卷、学做几道菜、或者深入钻研一个你好奇的领域。发现自己的热爱和潜能。

保持学习心态:学习不仅在课堂。阅读一本好书、参观博物馆、了解时事新闻、甚至观察大自然,都是学习的过程。保持好奇心,你会发现世界很有趣。

总而言之:

“凡是过往,皆为序章。”无论上一个学期如何,暑假都是一个崭新的开始。放松身心,但不忘安全;享受自由,也承担责任;玩耍嬉戏,也探索成长。用心去体验这个夏天的美好与挑战,老师相信你们都能拥有一个安全、健康、快乐、有意义的暑假!

永葆平常心,未来可期,一切皆有可能。期待新学期见到更棒的你!

祝大家暑假平安、快乐!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 心理援助热线,宛如孩子心灵困境中的一座明亮灯塔,是孩子穿越心理迷雾、驶向健康彼岸不可或缺的温暖指引。当发现孩子被心理问题所困扰,家长切莫惊慌失措,专业的心理援助力量时刻准备着伸出援手。

1.南海区心理援助热线:0757-81261333(服务时间:7*24小时)

2.佛山市心理援助热线:0757-82667888(24小时)

3.全省青少年综合服务平台热线:12355

4.华南师范大学“心晴热线”电话:18011959205(微信同号,服务时间:早上 9:00-晚上21:00)







来源 | 小学德育处

整理组稿 |  校办公室

审核 | 校办公室

欢迎投稿&加入我们

zdfwfls@126.com







扫码关注我们 

电话:075785916811,02081156811

地址:佛山市南海区大沥镇黄岐浔峰洲路8号

官网:www.zdwaiyu.com